土墨大师在线算命|生辰八字免费算命

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姓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1#
一、“常姓”的来源:
常姓的来源有三支。第一支常姓是以父王字为氏的,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黄帝的大臣中有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先、常仪的后代以常为姓,称为常氏。因此,常姓得姓至少有4000多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第二支常姓出自姬姓,是以邑为氏的。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卫君康叔的支孙被封于常邑,后代以邑为姓,亦称常氏。卫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由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所在地就在沿着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卫国后被秦二世所灭。康叔支孙的后代则有以邑为姓,而称为常姓。第三支常姓出自恒姓,源自避讳改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宋真宗年间,恒氏为了避宋帝赵恒的名讳,改为常氏。望族居于平原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平原县南。

1.1 字形解析:
“常姓”的姓氏来源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源于姓氏的字形解析。在汉字中,常字的结构为“巾”和“長”,其中,“巾”表示帽子,而“長”表示长。这个字形的组合有可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一些特定的身份或职业,比如有可能是与巾帽相关的官职、工种等有关。

1.2 地名来源:
另一种解释是与地名相关。有关文献记载称,“常姓”可能与中国古代一些地名有关,有人认为与古地名“常山”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地名“常州”有关。这种情况下,“常姓”可能是以居住地为姓氏来源。
二、历史文化中的“常姓”:
2.1 古代文献记载:
在古代文献中,对“常姓”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史书如《百家姓》中提到了“常姓”,但并未详细说明其来源和具体历史背景。因此,我们对于“常姓”的历史渊源了解相对有限。
2.2 礼仪文化:
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姓氏代表着一族人的血脉传承,是社会交往和家族关系的象征。在古代,姓氏往往与家族祭祀、祖先崇拜等仪式密切相关。
三、“常姓”与中国姓氏文化的关联:
3.1 姓氏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是家族的象征,承载了世代传承的血脉和文化。姓氏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起源和传承,被视为尊严和荣誉的象征。

3.2 姓氏的社会地位:
姓氏也与社会地位有关。在古代,某些姓氏可能与特定的社会地位、职业、官职等联系紧密。姓氏传承中有时候会伴随着家族的兴衰、辉煌与沉寂。
四、“常姓”在历史文献中的一瞥:
4.1 名人姓常:
在历史文献中,有一些名人姓“常”。比如,唐代有著名文学家常建,他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名字中包含“常”字,成为“常姓”在历史上的一瞥。
4.2 姓氏变迁:
姓氏在历史演变中可能发生过一些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变革、迁徙等原因,姓氏的构成可能会有所变动,不同地域的“常姓”可能有不同的来源和历史。
五、“常姓”在当代:
5.1 姓氏文化的传承:
在当代,姓氏文化得到了重视,一些家族会进行姓氏族谱的编纂,以便更好地传承家族文化和家族历史。
5.2 姓氏的社会意义:
姓氏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虽然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姓氏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代表着家族的身份、传承和认同。

六、总结:
“常姓”作为中国的一个姓氏,其来源有着多种可能的解释。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家族的传承、文化的传播等多重含义。
尽管我们对“常姓”具体的历史渊源所知有限,但通过了解姓氏文化的一般性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家族文化以及姓氏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八十位。

【源】 ①黄帝之臣常仪、大司空常先,其后均为常氏(9,11,17,60)。②系自姬姓。周时康叔(周武王之弟)封其支孙食采于常(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因以为氏,见《世本》(4,11,12,60)。③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故城在今江苏常州),因氏(17)。④隋时西域鄯善右族有常氏,见《金石录补》(242)。⑤宋时恒氏因避真宗恒之名讳,改为常氏(12,21,62)。⑥清道光时云南马龙洲(今马龙)土知州常氏,系彝族(253)。⑦裕固族常曼氏,汉姓为常(198)。⑧柯尔克孜族额齐克氏,汉姓为常(204)。⑨土族常鲜氏,汉姓为常(195)。⑩水(126)、蒙古、满(344)、彝(130)、回(176)、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平原、河南(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5省常姓约占全国汉族常姓人口63%。【人】 常惠,汉时太原人,封右将军、长罗侯(12,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 尚义,山东之平邑,江西之金溪、崇仁,湖南之芷 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马关、陇川,四川之 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 彝、瑶、哈尼、土家、裕固、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有 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 云: “ (常氏) 或言黄帝臣常先之后。” “常先为大司 空” (《姓氏考略》),且“系出有熊氏,黄帝相常先之 后。”(《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则知常 先乃黄帝族人,为重臣,其后以名为氏。②或为常仪 之后。“黄帝使常仪占月……常姓宜出此。” (见 《姓 氏考略》)。③ 《唐书·世系表》 云: “出康叔支孙,食 采於常,因以为氏。” 康叔,乃周武王弟,卫之始封 君,古常邑在今山东滕县东南。此则系出姬姓,以邑 为氏。④ 《姓氏考略》注引 《路吏》 云: “吴后有常 氏。”此亦系出姬姓。⑤或为恒氏所改。郑樵注云: “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宋真宗名赵恒,故恒氏避讳 而改。⑥土族之常姓,原驻牧於肃兆羌水、解水之 地,后迁至今互助土族自治县,人们称之为 “羌鲜 人”。其所居村庄,称“羌鲜阿寅勒”,意为从羌鲜地 方迁来的村庄,居者以村名为姓。羌,土族音 cháng,故或取 “羌鲜” 之首音谐 “常” 以为单姓。 ⑦裕固族之常姓,则为常曼氏所改。常曼,本户族 名,以之代姓,后或取其首音谐“常” 以为单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