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姓,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凌姓家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为这个姓氏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探寻凌姓的起源、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姓氏的辉煌历史。
凌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根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等史书记载,凌姓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周代设“凌人”之职,为周礼天官之属,掌贮藏冰凌。同武王之弟康叔有支庶子世代担任“凌人”一职,其后有凌氏。
2. 以官为氏。周代设“凌人”之官,掌冰室,为周礼天官之属。春秋时,齐国、楚国、郑国都有凌人,楚国的凌人是三凌邑的居民,以地名为姓。
3. 出自姜姓,以官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灵公设立凌人官职,由掌冰室的人世袭担任。凌人的职责原是管理冰库和冰器,发展到兼管斩冰、藏冰等事项。
4. 源于地名,以地名为氏。周代初期,周文王幼子胡公分封在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海防,他们的鼻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后来海防的地位正在今河北、河南一带,鼻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的“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凌姓的迁移史可以从历史记载和家谱中追溯。根据史书记载和家谱,凌姓的迁移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官职迁移:古代的时候,一些官员因职务需要而被派往各地,他们的家眷通常也会随同迁移。凌姓家族就有一些人因为担任官职而到各地生活。比如,周代的凌人官职,其子孙便以官为氏,迁移到各地。
2. 躲避战乱:历史上的一些战乱时期,很多人为了躲避战祸而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谋求生路。凌姓家族也有一些人因为战乱而离开祖居之地,到其他地方生活。
3. 经商迁移:凌姓家族有一些人从事商业活动,因商业需要而到各地经商。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在经商的地方定居下来,成为当地的居民。
4. 家族繁衍: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加,一些分支家族便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到其他地方寻找新的居住地。凌姓家族也有一些分支家族因为人口增加而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到其他地方生活。
〔释义〕
凌,本义是积冰。由冫和夌组成。冫,水冻结成的固体。夌,义为超越,翻越高处称为夌。后字形变为凌、淩。
凌人应是专门制作和贮藏冰凌的氏族,以自然界的物理变化现象作为氏族的原始崇拜图腾。在西周时,专门有一掌管储藏冰及供应冰块的官员,就称为“凌人”。
凌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玉林市辖区内凌姓户籍人口为4.3777万人。
语言习俗
玉林市辖区内的凌姓族人所操语言以桂东南粤语、客家方言为主。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凌姓的得姓始祖为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家风·家训
凌氏宗族,合族九门。
四言家训,定记遵循。
思宗念祖,祭祀诚心。
尊重长辈,孝敬双亲。
义方教子,关爱后昆。
夫妻好合,相敬如宾。
兄弟友爱,礼重六亲。
敦睦族友,礼让乡邻。
其身必正,不令而行。
利人是乐,报国是欣。
慈善弱势,律己宽人。
待人接物,诚信公平。
斜门不入,正道是行。
弘扬传统,同姓不婚。
不沾毒品,健康身心。
不恋赌博,美好家庭。
勤劳俭朴,富贵不淫。
崇文有典,六经闻名。
尚武有范,江表虎臣。
为官有则,六印家声。
读耕为业,载德行仁。
知足常乐,养性修身。
文明之族,礼义为宗。
忠孝是本,世代传承。
凌姓渊源
关于凌姓渊源,有五种说法:
第一个渊源: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后来北梁、北齐时期曾一度改称“陵监”。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寝关防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东汉、曹魏时期官吏凌江将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凌江将军,是东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军制官位,为东汉列将之一。到曹魏政权时期设魏一人,官秩五品,掌控黄河以北蒙古、辽东的驻扎大军。按汉朝政治,武官比文官品位降一阶,是控制军队权力的一种体制,因此五品武将领受的官秩俸禄实与四品文官一样。《宋书·百官志》:“凌江将军,魏置。”又《三国志·蜀志·霍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蜀降魏后,“晋王拜原蜀将罗宪为凌江将军。(同理: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在凌江将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凌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凌氏、江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丘穆陵部落,亦部落名称为姓氏,称丘穆陵氏。丘穆陵氏,亦称丘穆凌氏、丘目陵氏、丘目凌氏,后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至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在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将丘穆陵氏改为汉字单姓,绝大部分族人改为穆氏,少部分人后来有改为凌氏者,皆逐渐融入汉族,世代至今。
第五个渊源:出自伏羲的诞生之地、汉朝时期的阴淮平原的泗水郡凌县(今江苏泗阳西北地区)。汉朝时期的阴淮平原泗水郡境内有凌水,因以姓氏为县名,在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战乱时期,住民有避难外迁而为将来便于联络,而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即称凌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或以居邑名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