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墨大师在线算命|生辰八字免费算命

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许姓的来源以及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1#
一、许姓的起源

许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许姓出自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国为姓。许姓的先祖伯夷辅佐舜帝掌管四岳,世称大岳之尊。夏禹治水成功后,舜帝封伯夷在许国(今河南许昌),伯夷的后代就以国为姓,奉伯夷为许姓始祖。



二、许姓的历史发展
1. 夏商时期:在夏商时期,许国是一个小国,但却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方国之一。这个时期,许姓家族开始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
2. 周朝时期:周武王灭商后,将伯夷的后代封在许国,称为许文叔。这个时期,许姓家族在中原地区的地位更加稳固。然而,随着周朝的衰落,许国也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3. 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国逐渐被楚国所吞并。但是,许姓家族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楚国的统治下,许姓家族开始向南方发展,逐渐扩散到全国。
4.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许姓家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繁衍生息。在汉朝时期,许姓家族开始涌现出许多人才,如许慎、许劭等文学家和经学家。
5. 唐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姓家族继续发展壮大,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唐代文学家许浑、宋代学者许衡、明代文学家许仲琳等。

三、许姓的分布

许姓是中国的第二十二大姓,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地。海外许姓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许姓人口已逾千万,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大姓,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八。

四、许姓的郡望堂号

许姓的郡望有高阳、汝南、河东、庐江、陈留等。其中以汝南郡和陈留郡为主。堂号有九斗山、留余堂等。其中以留余堂最为著名。

五、许姓的家风家训

许家的家风家训以“孝”、“悌”、“忠”、“信”为核心思想其。中,“孝”是指孝敬父母长辈;“悌”是指尊敬兄长,团结友爱;“忠”是指忠诚国家、民族和事业;“信”是指诚信待人,讲究信用。这些家训家风对于许姓家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许姓的文化名人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出自许姓,如东汉经学家许慎、唐代诗人许浑、明代文学家许仲琳等。这些文化名人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百家姓中的「许」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作为当今中国第二十二大姓之一,许姓人口已逾千万,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地。在历史上,许姓家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如文学家、经学家、政治家等。同时,许姓家族的家风家训和文化传承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七:许人的形成

许人、许部族,起源于东夷皋陶部族的前身。其首领称许由,亦称许繇。后来皋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东夷族的首领。

1、许由的来历及迁徙

许由,又称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尧末时期一位东夷族高尚清节之士。曾为帝尧时期东夷支部族的首领,后帝尧预让位于许由,许由避隐而迁徙至“许”(河南许昌市东),得到帝尧封地。

《水经注泗水》载:(泗水)“东过沛县,昔许由隐于沛泽,既是县也。”古山东峄县有许池水,南流入沛泽,即因许由所居而得名。

东夷族许由(又称许繇),始居于丘(河北邱县),在此自幼农田躬耕。后又学会了制作陶器。

《邱县志》载:“许由故里在城北三十五里大省庄,村西有石碣,勒存寺中。”旧志中并载有“暮云蓊郁许由里”诗句。许由兄弟七人,皆为清高隐士。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当时丘城为今邱县南邱城镇。

后帝尧族向西南迁,许由又经帝丘(河南濮阳市)。迁徙至沛泽(苏、鲁两省交界的沛县、微山县一带),而隐居。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载:“山东邱县有许由故里,濮县有许由庙。”

《水经注·泗水》载:(泗水)“东过沛县,昔许由隐于沛泽,既是县也。”古山东峄县有许池水,南流入沛泽,即因许由所居而得名。

帝尧得知东夷人许由是大清士贤人,就寻找他辅佐。许由又西迁至阳城槐里(河南登封市阳城区镇箕山下的槐里村)隐居。当时东夷族崛起,帝尧预传位给许由。而许由听说后,在颖水(颖河)洗耳,并躲进箕山(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后帝尧无奈,封鄦地(河南许昌市东郊)于许由。鄦地,又称许。

《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

《史记·伯夷列传》载:“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

《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

《水经注·颖水》载:箕山许家冢“尧所封也。”

《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古今乐录》、《论衡》、《后汉书》都称:许由是个高洁清节之士。尧让位而不受,隐居远遁名声很大,为人们广泛称颂。

许由卒后,葬于箕山(河南登封市阳城区镇南箕山)。

东夷人许由(又称许繇)在鄦地(河南许昌市东郊)称其族为许部族,属偃姓。许部族又称鄦部族,是以鷡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

在虞舜时期,同族后辈皋陶为东夷一支部族首领,辅佐帝舜,并被帝舜封于曲阜(山东曲阜市),建立了皋陶族。帝舜西迁都城于永济(山西永济市一带),皋陶辅佐舜帝为大理管,并率其一支偃姓族人西迁至今河南偃师市一带。夏代初期,皋陶族又南迁至同族许由的封地鄦(河南许昌市东)之东南的郾城(今漯河市郾城区东北一带)建立了偃姓古郾国(河南漯河至鄢陵一带)。

2、许地、许部族

夏代时期,许由的后人,居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建立了许部族。因近于夏都(河南禹州市),为夏畿,臣服于夏。

夏帝胤甲时期,昆吾族迁于许地。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王说“昔我皇祖父昆吾,旧许是宅。”

后昆吾族又迁徙至帝丘(河南濮阳市一带),许地重归许部族。

商代时期,许地近于商都亳(河南郑州市),属商畿。故许部族臣服于商王朝,未能立国。

3、许部族的迁徙

许部族居许(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近于夏、商之都,是中原之中,因而长期受到夏、商王朝的欺压即控制。部分许部族中的许人,不愿意臣服于夏、商,则迁离许地。

(1)商代中期,一支许部族人,向西迁徙至许原(陕西大荔县北许庄镇)。许庄镇旧称许原乡。

《通志》载:“许原,一名长缸岭,又称镰山,尽在同州界,绝于河,延袤八十里。”

西周初期,许地封(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吕族文叔后,一支吕氏许人曾迁徙于此。春秋时期,发展成大荔戎。

(2)春秋初期,郑夺许地,一支许部族人,向东南迁徙至今江苏太湖、长江流域一带,春秋时期为吴国所并。今有江苏常熟市东有浒浦、苏州市北有浒墅。均为许人所居而的名。

4、许由避尧洗耳的解析

许由是东夷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即后来成名的皋陶部族的前身,当时处在尧末时期,此时东夷族的另一个有虞氏舜部族已崛起,并且已对帝尧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帝尧预启用东夷族的部落首领许由,为九州长,并且扬言传位于许由,其目的是用以夷克夷的策略,用东夷族许由部族来控制和压制东夷族有虞氏舜部族,来稳定帝尧政权。许由早已看出帝尧的用意,况又与有虞氏舜部族同为东夷族,而且实力又落后于有虞氏舜部族。于是就躲避帝尧于沛泽(苏、鲁两省交界的沛县、微山县一带)而隐居。帝尧知晓后去找许由,许由无奈又西迁至颖水河畔的箕山(河南登封市阳城区镇南箕山),避尧而隐。帝尧被有虞氏舜部族所迫西迁,又四处找许由,言以让许由即位。许由闻后拒绝,并到颖水河洗耳。一是表示没听到此信。二是表示绝不能承尧位,这是为不忠不信。三是同族的舜部族已兴起,夺得天下(联盟部族大酋长)以成定局,不想于同族的舜部族为敌。故才有避尧洗耳之举动。

后来虞舜夺得天下,成为联盟部族大酋长。封许由族的后人皋陶为九州长、大理官,赐偃姓。皋陶建立了东夷皋陶部族。有些史书记载许由与皋陶为同一人。许由为唐尧后期人,皋陶为虞舜、大禹时期人。故非一人,而是同一部族人,其族尧时期称许由族,舜时期为帝舜所封,又发展称皋陶族。史书为尧禅位于舜,实际是舜夺尧位。

尧、舜、许由、皋陶,不是仅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其部族的首领之称呼,是其族几代的首领都称其名。如炎帝共有八代,其各代首领都称“炎帝”。

三、周代姜姓许国

1、姜姓许国的建立

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东夷族诸国大多臣服于周王朝。周武王大封灭商有功之国及部族,封姜姓炎帝后裔四岳后人吕族的一支功臣文叔(吕叔)于故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建立了姜姓许国,以统治原东夷许部族的遗民。姜姓许国爵位为男爵,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又称国君吕叔为许男。

2、许国的疆域

姜姓许国在西周后期(即郑国未东迁之前)疆域最的大,东至老潩河,临鄢国。南至颖河,临偃国。西至颖河,临康国。北临郐、密国。许国地处中原之中,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3、许国的都城

(1)许城,今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一带。武王所封,立国初都。

(2)叶,河南叶县叶邑镇旧县。公元前576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

(3)夷(城父),今安徽亳州市城父镇。公元前533年,楚迁许于夷。

(4)析(白羽),今河南淅川县白亭村。公元前524年,楚迁许于析。

(5)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公元前506年楚再迁许于容城邑。

4、姜姓许国世系

姜姓许国君王世系:



5、许国大事记

(1)武王封许: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后封吕族的一支姜姓,文叔(吕叔)于故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建立了姜姓许国。

(2)郑进许都:公元前715年,郑国占许之圃田(河南中牟县东南)。三年后,郑庄公联合齐、鲁军队进驻许都。郑将公孙获处许国西偏。加强对许国的控制和监视。从此,许国急剧衰落。到了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许国,史称许穆公。

(3)依附于齐:公元前665年,郑伐许,许依附于齐桓公,郑撤军。公元前656年,齐国率领许、宋、鲁、郑、卫、陈、曹打败蔡国,又

乘胜攻楚国。众诸侯国会盟于首止(河南太康县北止亭店)。次年,楚伐许,众诸侯国救许解围。

(4)许降楚国:公元前654年,楚国攻打许国,许军大败,于是许君“肉袒谢罪”,楚国才心满意足,退兵而去。楚成王时,楚国再次进攻许国,许君没办法,第二次“肉袒谢罪”,请求和解。在这种情况下,许国只能委屈求和。

(5)许迁于叶:《左传·鲁成公十五年》载:“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公元前576年,许灵公害怕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楚国公子申将许国之都迁至叶邑(河南叶县叶邑镇旧县)。叶邑一度成为许国的国都。鲁昭公十八年,楚昭王封沈诸梁于叶邑,号为“叶公”。 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

(6)许迁于夷:公元前538年,吴国兴起,不断伐楚。公元前533年,楚迁许于夷(城父邑),今安徽亳州市城父镇。公元前529年,楚伐蔡国后,又迁回许都于叶邑(河南叶县叶邑镇旧县)。

(7)许迁于析:公元前524年,楚国左尹王子胜谏言楚平王,迁许于析(白羽邑),今河南淅川县白亭村。

(8)许迁容城:公元前519年,吴国打败蔡、许、胡、沈联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公元前506年楚强迫许国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

6、许国的灭亡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男斯被俘,许国灭。

公元前503年,许元公在楚国扶持下被拥立为君。公元前481年,魏国趁楚伐宋之际灭许国,后楚国又攻魏国夺许地,此时国君为许元公之子许男结。亡国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

《韩非子》载:“许恃楚而不听魏,楚攻宋而魏灭许,则似许附于楚而灭于魏也。”

魏灭许后,迁许遗民于舞(河南舞阳县北五十里),建筑魏国的城邑。汉置其地为舞阳县。舞阳,即鄦阳。后为楚国所夺占。

四、许姓的文化及发展

1、许姓的名义

2、许的名义

许,古为“鄦”、“橆”。

《说文解字·邑部》「鄦」字· 清·段玉裁·注:「鄦、许古今字,……今河南许州州东三十里,有故许昌城。

许字的演变:



《说文解字》:许,听也,从言,午声。

《广雅·释言》:与也。《孟子》:“则王许之呼。”注:信也。

橆,木林丰茂的地方。

即:鄦地(河南许昌市一带)古时木林丰茂,后同许字。许由许诺是大贤人,许部族人以信为主,许诺必行。

许,本义为认可,同意,应允。许从言、从午。言,本义是说话,与言组成的字一定与言语、言论有关。午,本义是杵。甲骨文中午字是舂米的捣杵。所以午字延伸有抵触、违反之含义。许人以信而闻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